專家信息:
林占熺,男,1943年12月出生,福建省連城人,F(xiàn)任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長,教授、研究員,聯(lián)合國國際生態(tài)安全科學院院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68年畢業(yè)于福建農學院農學系。
資料更新中……
社會任職:
1. 福建省菌草開發(fā)工程協(xié)會會長。
2.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委員。
3. 福建省政協(xié)第七、八、九屆委員。
4. 中國農協(xié)菌草研究中心主任。
5. 中國生態(tài)文明促進會副會長。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資料更新中……
培養(yǎng)研究生情況:
培養(yǎng)碩、博士生近40人。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菌草技術的研究、推廣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承擔福建農林大學和南非夸祖魯那他爾省菌草技術和旱稻技術項目;福建省菌草工程協(xié)會和盧旺達農業(yè)部合作菌草技術與旱稻技術項目;福建省政府閩寧對口幫扶菌草技術扶貧項目,福建省政府智力支疆菌草技術項目;我國商務部中國菌草技術援萊索托項目。
1. “八五”國家級星火12個農業(yè)重點項目“菌草栽培食用菌綜合技術”的技術工作。
2. “菌草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究”。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菌草栽培靈芝及其多糖肽的研究 林占熺; 林志彬; 林樹錢; 王賽貞; 林輝; 曹立珍; 林應興; 林占森; 黃國勇; 王星華; 羅海凌; 吳兆輝; 揭淑華; 林春梅 【科技成果】福建農林大學; 福州綠谷生物藥業(yè)技術研究所;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藥理系 2003-01-01
2. 菌草栽培食(藥)用菌綜合技術 林占熺; 陳啟榮; 吳兆輝; 林伯德; 鄭淑貞; 黃國勇; 劉葉高; 王進春; 林占華; 王振和; 林陸三; 陳志勇; 肖方道; 錢友安; 陳起谷 【科技成果】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省科技開發(fā)中心 1998-12-10
3. 寧夏發(fā)展菌草產業(yè)的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林占熺; 黃國勇; 唐寶山; 陳有功; 林冬梅; 李文錄; 王永忠; 馬國林; 馬崇林; 林輝; 李立峰; 陳自昌; 張軍成; 張海生; 馬福忠; 黃國楚; 郭旭宏; 馬建義; 楊順; 陳壽林; 江道傳; 朱玉強; 徐文海; 葉亞中; 蘇志軍; 王振學; 冒秀鳳; 王秉海; 浦振儒 【科技成果】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寧夏自治區(qū)扶貧辦社會扶貧處 2008-12-01
4. 菌草栽培靈芝的方法 林占熺; 林輝; 林占森; 林應興; 羅海凌 【科技成果】福建農林大學 2010-12-30
發(fā)明專利:
1. 菌草栽培蘑菇的方法 林占熺; 林輝; 黃國勇; 羅海凌; 林應興 【中國專利】福建農大菌草技術開發(fā)公司 2007-08-08
2. 菌草栽培鹿角靈芝的方法 林占熺; 林輝; 林占森; 林應興; 羅海凌 【中國專利】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2008-01-30
3. 菌草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林占熺; 林輝; 黃國勇; 羅海凌; 林應興 【中國專利】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2008-02-13
4. 旱稻宿根法栽培技術 林占熺; 林躍鑫; 林占森; 林應興 【中國專利】福建農大菌草技術開發(fā)公司 2003-08-27
5. 旱稻宿根法栽培技術 林占熺; 林躍鑫; 林占森; 林應興 【中國專利】福建農大菌草技術開發(fā)公司 2004-04-28
6. 新鮮菌草栽培食用菌、藥用菌的方法 林占熺; 林冬梅; 林輝; 林應興; 羅海凌; 林興生 【中國專利】福建農大菌草技術開發(fā)公司 2010-05-05
7. 一種活性靈芝多糖肽對照品、制備方法及應用 王賽貞; 林占熺; 林冬梅; 林志彬; 林樹錢; 呂松濤; 羅虹建; 林輝 【中國專利】福建農大菌草技術開發(fā)公司; 福州綠谷生物藥業(yè)技術研究所; 王賽貞; 林占熺; 林冬梅; 林志彬; 林樹錢; 呂松濤; 羅虹建; 林輝 2012-07-18
論文專著:
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出版專著:
1. 《菌草栽培木耳》林占熺、林冬梅、羅海凌 海峽出版發(fā)行集團,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7
2. 《菌草栽培》林占熺、林冬梅、林輝、 李晶 海峽出版發(fā)行集團,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7
3. 《菌草栽培香菇》林占熺 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10
4. 《毛木耳》
5. 《野草栽培食用菌》
6. 《菌草栽培食用菌》
7. 《菌草學》(中文)
8. 《菌草學》(英文)
9. 《熱帶旱稻栽培技術》
資料更新中……
發(fā)表中文論文:
1 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真菌的基礎研究 林樹錢; 王賽貞; 林志彬; 林占熺; 曹立珍 福建農大菌草研究所; 福州綠谷生物藥業(yè)技術研究所; 北京醫(yī)科大學醫(yī)學部藥理系 【中國會議】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8-11-07
2 靈芝多糖肽GL-PPS結構的研究及其應用 王賽貞; 林冬梅; 林占熺; 林志彬; 林樹錢; 羅虹建 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藥理系 【國際會議】2011國際靈芝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 2011-08-17
3 用HPGPC法測靈芝提取物的質量及其對產品質量的評價 林樹錢; 林冬梅; 王賽貞; 林志彬; 林占熺; 李晶 福建省菌草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農大菌草研究所;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藥理系 【國際會議】2011國際靈芝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 2011-08-17
4 優(yōu)質高產皖西白鵝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 蘇德偉; 宋飛飛; 羅海凌; 林占熺; 林輝; 林興生; 鄒旭峰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福建生物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福建省泰寧縣太陽草生態(tài)科技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 【期刊】中國家禽 2012-09-05
5 一種野生食用菌的分子及形態(tài)學鑒定 李晶; 林冬梅; 林占熺; 曹劍虹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福建省菌場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期刊】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2-04-20
6 竹林套種菌草竹蓀生態(tài)栽培技術 蘇德偉; 羅海凌; 林應興;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期刊】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2-04-20
7 RP-HPLC和UV-VIS法測定靈芝不同收獲期的多糖肽和靈芝酸 王賽貞; 林冬梅; 林占熺; 林志彬; 林樹錢; 羅虹建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福州綠谷生物藥業(yè)技術研究所;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藥理系 【期刊】藥物評價研究 2012-06-08
8 菌草栽培的9種靈芝菌株生長狀況和多糖含量比較 王凱; 林占熺; 曹劍虹 漯河技師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期刊】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2-07-20
9 菌草產業(yè)成長及其多功能性探析 鄭金英; 陳麗鳳;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學通報 2011-01-05
10 菌草無糞栽培蘑菇營養(yǎng)成分分析 林輝; 林應興; 曹劍虹;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期刊】廣西科學院學報 2010-05-15
11 日本溫棚菌草栽培鹿角靈芝 林興生; 林占熺; 大澤和也; 林輝; 林冬梅; 揭淑華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日本仙臺希望株式會社 【期刊】中國食用菌 2009-09-15
12 不同配方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研究 林興生; 林衍銓;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期刊】菌物研究 2009-06-15
13 香根草栽培平菇的研究 林輝; 羅海凌;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期刊】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09-12-28
14 不同pH值的菌草培養(yǎng)基對4種真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羅海凌; 林興生; 林輝; 林占熺; 羅德金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福建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福建福州; 福建福州 【期刊】廣西科學院學報 2007-08-15
15 不同原料栽培的靈芝子實體形態(tài)結構及活性多糖肽成分的研究 陳穎; 林占熺; 林樹錢; 王賽貞; 林志彬 福州綠谷生物藥業(yè)技術研究所;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藥理系 福州;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期刊】海峽藥學 2007-12-15
16 菌草靈芝、菌糠和中草藥飼料添加劑防治仔豬腸炎的效果 林占熺; 高懷賓; 林輝 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菌草所;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菌草所 福建福州;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4-03-30
17 香根草栽培毛木耳的研究 林輝; 羅海凌; 林占熺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04-11-23
18 簡易燃煤常壓蒸汽滅菌灶 林興生; 林輝; 林應興; 林占熺; 吳兆輝 福建省農科院植保所;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所;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所 【期刊】食用菌 2001-07-30
19 “星火西進”南菇北移開發(fā)寧夏“窯洞經濟” 李陽成; 林占熺 福建省科委; 福建農業(yè)大學 【期刊】發(fā)展研究 1998-07-15
20 植草代木種菇 減少水土流失 發(fā)展農村經濟 劉葉高; 肖方道; 羅朝榮; 張登正; 林占熺 尤溪縣食用菌辦; 聯(lián)合鄉(xiāng)食用菌站; 福建農學院 【期刊】福建水土保持 1993-07-02
21 利用芒萁、類蘆等野草栽培食用菌 林占熺; 原菊英; 王星華 福建農學院食用菌試驗場; 福建農學院食用菌試驗場 【期刊】福建農學院學報 1990-03-02
22 菌草栽培食用菌綜合技術簡介 林占熺 福建農學院菌草研究室 【期刊】福建農業(yè)科技 1992-08-28
榮譽獎勵:
1. 1992年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2. 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3. 1995年獲中國十大扶貧狀元榮譽稱號。
4. 1996年獲國家科委全國星火標兵。
5. 1997年獲中國農村科技杰出人物榮譽稱號。
6. 1997年獲福建省優(yōu)秀專家榮譽稱號。
7. 1998年獲福建省有突出貢獻的農業(yè)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8. 2000年獲中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1986-2000年科技扶貧杰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9. 2000年獲福建省人民政府給予記一等功獎勵。
10. 2000年獲中共福建農林大學委員會優(yōu)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11. 2000年獲福建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2. 2004年獲“全國東西扶貧協(xié)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3. 2004年獲中國食用菌協(xié)會2003年度中國食用菌行業(yè)新聞人物榮譽稱號。
14. 2004年獲中國農業(yè)部“2003年全國農業(yè)科技年活動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5. 2006年獲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委員會、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社會扶貧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6. 2006年獲福建省科學技術大會特別獎。
17. 2006年獲中共銀川市委員會、銀川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fā)特殊貢獻獎。
18. 2010年獲“中國援外奉獻獎”銀質獎章。
科研獎勵
1. 1990年獲1990年農業(yè)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 1990年獲第二屆國際專利及新技術產品展覽會金獎。
3. 1990年獲第五屆全國發(fā)明展覽會銀牌獎。
4. 1990年獲福建省首屆發(fā)明與革新成果展特級金杯獎。
5. 1991年獲三明農業(yè)科技集團承包一等獎。
6. 1992年獲第20屆日內瓦國際發(fā)明展日內瓦州政府獎及金獎。
7. 1993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8. 1994年獲第85屆國際發(fā)明展法國內政部國土整治規(guī)劃部獎。
9. 1994年獲第八屆全國發(fā)明展覽會金獎。
10. 1994年獲中國星火計劃國際研討會及星火技術和產品展示會金獎。
11. 1994年獲專利新技術博覽會金獎。
12. 1995年獲中國專利十年成就展金獎。
13. 1995年獲中國專利優(yōu)秀獎。
14. 1996年獲北京國際發(fā)明展金獎。
15. 1997年獲農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6. 2002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媒體報道一:
菌草之路
——記扶貧狀元林占熺和他的菌草技術
林占熺,1943年12月出生于連城林坊陂橋村,1964年畢業(yè)于連城一中,1968年畢業(yè)于福建農學院農學系,現(xiàn)任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中國農協(xié)菌草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態(tài)文明促進會副會長。鑒于他在科學研究中取得的顯著成果和扶貧工作中的重大貢獻,1992年開始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扶貧狀元”,1997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優(yōu)秀專家稱號,同年獲中國農村科技十大杰出人物稱號,2000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記一等功,2001年被中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評為1986~2000年全國15位科技扶貧杰出貢獻者之一。
作為菌草技術的發(fā)明人和傳播者,林占熺用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無私奉獻譜寫了人生的輝煌!
立志學農 情系農民
林占熺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農村的一草一木、農民的艱辛從小就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早在小學讀書時,他就知道米丘林把蘋果北移而使農民獲得好收成的故事,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象米丘林那樣對人民作出貢獻。因此,后來報考大學,他所填的志愿全部都是農業(yè)院校。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這是經常縈回于林占熺心中且揮之不去的問題。由于情系農民,70年代他調回農大從事行政工作,有過仕途發(fā)展的機會,后來還有過辦實業(yè)發(fā)大財?shù)臋C會,有過出國發(fā)展的機會,他都放棄了。他的目標是“把論文寫在農民的錢袋里!
刻苦攻關 點“草”成金
生產食用菌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然而,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它所采用的原料都離不開闊葉樹、小麥、米糠,其間存在的“菌林矛盾”、“菌糧矛盾”是顯而易見的。這兩對矛盾不解決,食用菌生產便很難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80年代初,林占熺隨福建科技扶貧考察團來到閩西山區(qū)長汀縣。長汀是福建水土流失的重災區(qū)。面對只長野草的荒山禿嶺,林占熺認真思索:能不能變草為寶,用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呢?
然而,要把設想變?yōu)楝F(xiàn)實,談何容易!因為這時的林占熺一無實驗場地,二缺科研資金,三少設備資料,四缺充足的時間。不過,這沒有難倒他。時任福建農學院生產處副處長的他,向工程隊借了5萬元現(xiàn)金,建起了簡陋的研究室,在白天處理完大量的行政和黨務工作后,便將全部的業(yè)余時間一頭撲在科研上。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就到實驗室,工作兩個半鐘頭;晚上聽完新聞聯(lián)播后又一頭撲進實驗室直到子夜時分。為了搞科研,當時月工資才50多元的他,背上了近萬元的債務。盡管生活十分清苦,工作十分勞累,但他的草栽食用菌技術終于在1986年誕生了!實驗證明,芒萁、類蘆、蘆葦、五節(jié)芒、菅、象草、擬高梁、寬葉雀稗等野草及各種牧草、海草的粗蛋白含量及磷、鉀、鎂等礦物質的含量比常規(guī)栽培食用菌的雜木屑含量,一般可高3~9倍。用這些菌草不僅可以替代木屑,而且可以替代部分麥皮、米糠栽培香菇、木耳、靈芝等食用菌和藥用菌。用草栽培的食用菌,人體所必須氨基酸含量高,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風味不亞于用木屑栽培的菇類。草栽食用菌的廢料還是優(yōu)質的蛋白飼料。菌草技術不僅有效地開發(fā)利用了草資源,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物質能量的轉化率。在傳統(tǒng)的農牧業(yè)中,把草轉化為食品,效益最高的是牛奶,而現(xiàn)在,菌草的效益是牛奶的2倍。如果人工種草,一畝可產鮮草3~4萬斤,至少可收干草1萬斤。1萬斤干草又可轉化為1萬斤香菇或1.5萬斤木耳,其收益遠遠超過其它種植業(yè)。
菌草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的木生菌和草生菌的界線,突破了菌、草、木等學科的界限,解決了全球菌業(yè)生產的“菌林矛盾”,并且使菌業(yè)生產的經濟、社會、生態(tài)三大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開辟了人類食品來源的新途徑。1996年,國家科委組織國內權威專家對菌草技術進行認真鑒定,充分肯定這一技術的理論基礎和實用價值,高度評價這一發(fā)明的深遠影響和戰(zhàn)略意義。但,林占熺并未就此止步。為了使菌草技術日臻完善,他先后進行40多個課題的系列研究,并取得了系統(tǒng)綜合的成果。到目前為止已可用37種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菌草栽培48種食用菌、藥用菌,已形成了配套的菌草綜合技術。不僅如此,他還探索建立植物——菌物——動物三物多層次循環(huán)轉化利用的高產、高效、優(yōu)質的新模式。一個個課題的提出,一個個成果的突破,使這項技術不斷系統(tǒng)化、適用化。這些研究成果都先后通過專家鑒定和成果測評。他的成果于1988年獲國家級星火展銀獎;1990年獲福建省首屆發(fā)明與革新展覽會特別金杯獎和第二屆國際專利技術新產品展覽會金獎;1991年被國家科委列為“八五”國家級星火計劃12個農業(yè)重點支柱產業(yè)項目之一;1992年獲第二十屆日內瓦發(fā)明展金獎和發(fā)明展大獎——日內瓦州獎;1994年獲第8屆巴黎國際發(fā)明展法國內政部國土規(guī)劃整治部大獎,同年獲全國第八屆發(fā)明金牌獎、專利新技術博覽會金獎;1995年3月獲中國專利十年成就展金獎、11月獲中國專利優(yōu)秀獎;1996年獲北京國際發(fā)明展金獎。據(jù)統(tǒng)計,菌草技術先后12次獲得國內國際大獎,并獲4項專利權。在科研應用的基礎上,林占熺撰寫出版了多本專著,2001年還出版了《菌草學》中文版和英文版。
嘔心瀝血 獻身扶貧
在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的一個平臺上,樹立著一塊大理石碑,上面鐫刻著“發(fā)展菌草業(yè),造福全人類”十個金黃色大字。這是原福建省委書記、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項南同志專門給林占熺的題詞。十多年,林占熺一直把它作為座右銘,激勵自己獻身于菌草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扶貧工作。
菌草技術一誕生,有如出墻紅杏,讓人贊嘆,讓人驚奇。美國、日本等國家看到了它的發(fā)展前景,出高價購買林占熺的技術,高薪聘請他出國去辦菌草研究所,但是他不為所動。
1990年,美國一位商人愿以每月8000美金的高薪聘請林占熺去他的公司,但他婉言拒絕了!皫资f成百萬美元,只能富我一人,教會農民利用菌草技術栽培食用菌,富的是千千萬萬的人,我選擇的是后一條路!边@就是林占熺的價值觀。面對榮譽的光環(huán),他首先考慮的是要盡快把技術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用他的技術為千千萬萬尚未走出貧困的人民造福。十多年來,為了讓菌草技術在廣大農村開花結果,他嘔心瀝血,全身心投入技術推廣和扶貧事業(yè)。
1987年,菌草技術開始在福建各地推廣,獲得初步成功。1987~1990年,在福建各縣市以及廣西、浙江、廣東、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區(qū)進行菌草技術示范生產,取得良好的效益。1991年,菌草技術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重中之重項目,開始在全國廣泛推廣。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91~1995年,僅福建省共示范推廣12.39億筒(袋),累計增加值22.46億元,節(jié)約闊葉樹木材51.26萬立方米。實踐證明,菌草技術是一項周期短、投資少、經濟效益高、生態(tài)效益好的實用技術,適用于廣大農村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qū)。1995年,這一技術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貧困地區(qū)科技扶貧首選項目。
1997-2003年,菌草技術被列為福建省政府對口援助寧夏項目,林占熺和他的助手在騰格里沙漠邊緣賀蘭山下的干旱荒漠地區(qū)和六盤山區(qū)運用菌草技術發(fā)展菌草業(yè),使當?shù)?000多戶群眾學會用菌草技術栽培食用菌,年平均每戶增收5000元。2003年9月5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同志在寧夏菌草技術扶貧點視察時高興地說:“在這里,我看到東西協(xié)作扶貧的希望”,并指示當?shù)卣丫輼I(yè)做大做強。
2001年,福建省政府將菌草技術列為智力支援新疆項目。林占熺冒著零下28度的嚴寒到天山南北考察,制訂實施天山菌草產業(yè)實施方案。昌吉州項目實施第一年,全州75萬農牧民人均增收60元。
十多年來,林占熺把菌草技術無私奉獻給貧困地區(qū)、老區(qū)、山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他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除在本校、四川成都、新疆昌吉州建立培訓基地外,他還在山東沂源,江西寧崗、修水,湖北孝昌、團鳳,陜西略陽、彬縣,廣西都安,廣東清新,四川德陽、成都,寧夏彭陽,內蒙通遼市,遼寧新阜等地建立了菌草技術扶貧示范基地。他受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農學會、共青團中央及有關單位的委托,為全國貧困地區(qū)共主辦菌草技術骨干培訓班96期,為全國各地培訓技術骨干6000余人,到各地舉辦技術講座190多場,培訓菇農4萬多人次。迄今為止,菌草技術已在我國32個省(市)363個縣(市)應用推廣。
技術援外 造福人類
1992年4月,菌草技術經中國發(fā)明協(xié)會推薦參加第20屆日內瓦國際發(fā)明競賽,國際評委認為菌草技術解決了菌業(yè)生產發(fā)展的“菌林矛盾”和“菌糧矛盾”,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廣闊應用前景,因而引起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資源、發(fā)展等有關部門高級官員的高度關注。于是,1994年10月,我國外經貿部把菌草技術列為“多邊援助”項目,決定采用在華為發(fā)展中國家舉辦技術培訓班的方式進行援助;1995年2月,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決定把菌草技術列為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優(yōu)先合作項目,并在北京簽署有關文件;1997年5月,福建省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簽署了進行菌草技術重演示范的合作協(xié)議;1998年中國和巴新兩國政府換文規(guī)定把菌草技術列為中國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合作項目。林占熺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13次率中國專家組赴巴布亞新幾內亞進行菌草技術重演示范工作。菌草技術受到了巴新政府和群眾的熱烈歡迎,并已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shù)鼐用裣破鹆艘还伞爸袊鵁帷保终紵绫划數(shù)毓賳T、村民譽稱為“國鳥”(極樂鳥),巴新政府稱他為“巴中人民的友好使者”。巴新國會議長納科比在會見林占熺等專家組成員時說:“你給我一些菇,我只能吃一兩天,你教我如何種菇,可以解決我一輩子的生活。因此,這項技術是不可用金錢來衡量其價值的”。為了慶祝菌草技術重演示范成功,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元首西拉斯?拉里主持召開由全國各地5000多人參加的菌草技術驗收現(xiàn)場會,當?shù)鼐用褫d歌載舞,用最隆重的傳統(tǒng)儀式慶祝這一盛會。巴新政府和人民對菌草技術及中國科技人員的敬業(yè)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贊揚。
從1995年到目前為止,我國舉辦了12期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已有53個國家派出276名學員參加學習。這些學員多數(shù)是該國國內的知名專家學者,不少是博士生導師、教授、博士。他們除了系統(tǒng)地學習菌草技術之外,還與中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一批一批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學員無不為菌草技術所吸引,無不為林占熺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動,有的學員甚至把名字也改為“菌草”。菌草技術還吸引了巴新、南非、圭亞那等多個國家元首到福建農林大學實地視察,引起了強烈反響。
現(xiàn)在,菌草技術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國際扶貧中發(fā)揮著特殊的作用,在中國與其它國家的技術協(xié)作中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梁。
念念不忘 惠澤桑梓
林占熺的心能包容得下整個世界,他的足跡也早已跨越了國門,可他始終魂牽夢繞的地方還是自己的故園。在菌草技術的推廣應用中,他從來沒有忘記用它來造福桑梓。1990~1995年,菌草技術被列為國家星火計劃重中之重項目,他立即爭取將連城列為該項目重點示范縣。1996~2000
年,林占熺先后爭取到國家林業(yè)局、省科委、老區(qū)辦、林業(yè)廳及省長基金共127萬元無償資金用于連城菌草生產示范基地等項目建設;1997年,他還爭取到有償資金200萬元(另含汽車一臺)在連城實施聯(lián)合國“UNDP中國科技扶貧模式示范推廣能力建設項目”。1987年以來,他負責的福建農林大學菌草技術培訓班還免費為連城培訓了353名學員,目前連城有20多位技術骨干受派在寧夏、新疆、巴新等地從事菌草技術扶貧和技術援外工作。盡管由于種種原因,連城的菌草業(yè)一直未發(fā)展起來,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支援家鄉(xiāng)的努力。
文章來源:《福建省連城一中教育網(wǎng)》2004-10-28
媒體報道二:
青青菌草映黨暉
——記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林占熺教授
“我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同時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只是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做一些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情!绷终紵缃淌跇銓嵉男恼Z體現(xiàn)了一位共產黨員高尚的情操和無私的追求。
前不久獲得“人民友誼貢獻獎”的林占熺教授,40年來,潛心鉆研菌草技術,最大限度地挖掘菌業(yè)的經濟、社會、生態(tài)的效益,并將技術無私地推廣應用于世界各地,贏得了國內外一片喝彩聲……
四十載不懈的追求
林占熺1970年到三明菌類研究所工作。面對木生菌的傳統(tǒng)做法,林占熺一開始就萌生了“能不能變草為寶、用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想法,于是開始嘗試用闊葉樹種菇,但被認為是“得不償失”,1983年起,林占熺在一無實驗場地,二缺科研資金的條件下改進技術,起早貪黑搞科研,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就到實驗室,絕大部分的節(jié)假日都用在科學研究上!澳菚r候白天擔任行政工作,只能周末和下班之余做實驗,只好把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利用起來,沒有什么其他的生活內容!绷纸淌谙蛴浾哒f道。為了更好地做研究,他還以私人的名義貸款了五萬元,在當時工資只有幾十塊的年代,借這筆巨款自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對,但是林占熺毅然地堅持自己的想法;侍觳回摽嘈娜,1986年用芒萁、蘆葦?shù)纫安莘鬯楹筇娲熑~樹和木屑栽培食用菌獲得了成功,林占熺才長長地舒出一口氣。
菌草技術的發(fā)明打破了傳統(tǒng)的木生菌和草生菌的界限,使菌業(yè)生產的經濟、社會、生態(tài)三大效益可有機結合起來,解決了菌業(yè)生產中存在的“菌林矛盾”,為發(fā)展生態(tài)菌業(yè)——菌草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和實用技術。迄今可用45種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菌草栽培55種食用菌、藥用菌,并以草代煤發(fā)電,開拓了菌草科學研究新領域,為世界發(fā)展生態(tài)菌草業(yè)提供科學依據(jù)和實用技術,為菌草學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發(fā)展菌草業(yè),造福全人類”這十個字是原福建省委書記、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項南同志送給林占熺的。幾十年來,林占熺一直把它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努力“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農民的錢袋里”作為實現(xiàn)目標。
1986年,林占熺開始在全國各地推廣菌草技術,二十余年來,先后在福建、寧夏等13個省區(qū)的120個縣(區(qū))指導菌草技術扶貧工作,進行“造血式”扶貧,他在福建農林大學共主辦菌草技術骨干培訓班104期,培訓學員6287余人。迄今為止,菌草技術已在我國32個。ㄊ校370個縣(市)應用推廣,為貧困地區(qū)農民脫貧致富開辟一條新路。
1995年,菌草技術被中國扶貧基金會列為貧困地區(qū)科技扶貧首選項目、1997年被福建省政府列為對口援助寧夏項目、2001年被福建省列為智力支援新疆項目。在寧夏西部山區(qū)、固原、彭陽、海原等10縣計1.7萬農戶利用菌草技術栽培食用菌,年平均每戶增收3000元以上。一位回族老漢說:“我到58歲還沒有見過一百元的鈔票,現(xiàn)在一天收入甚至有800多元!”他還高興地說:“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共產黨好,還是社會主義好!”閩寧村的菇農贈給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的錦旗上寫著“科技扶貧,情深似!薄ⅰ翱萍寂d農結碩果,福利移民情誼長”。
“我們用新技術種菇,既提高了產量,又節(jié)省了木材原料。今年我種了1萬多袋花菇、7萬多袋秀珍菇,預計可創(chuàng)產值18萬多元。目前菌筒接種剛剛結束,秀珍菇馬上就可以出菇了!”走進壽寧縣清源鄉(xiāng)三望洋村的食用菌基地內,菇農葉大根欣喜地告訴記者。隨著食用菌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壽寧縣面臨產業(yè)發(fā)展與資源利用的矛盾困擾,于是從福建農林大學菌草所引入“菌草栽培食用菌技術”。林占熺多次深入該縣坑底、大安、清源等食用菌生產區(qū),與有關人員共同組織菌草代料生產技術和食用菌安全生產培訓班,培訓了3500多名菇農,一畝地菌草產生的食用菌產量提高10%,且營養(yǎng)成分更好,口感更好,使日益萎縮的壽寧食用菌再次煥發(fā)活力。
這么多年來,他把全部精力傾注在菌草科學科研和技術扶貧上,為了讓成千上萬的農民走上了富裕道路,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進行工作,每天工作14—15個小時。1989年他在尤溪縣推廣技術期間發(fā)生車禍,摔斷了兩根肋骨,但他只住了4天就匆匆出院,又開始走村串戶傳播菌草技術!拔易约菏歉F苦農民的孩子,深知農民的艱辛,自己受點苦并不重要,關鍵是要讓老百姓收益!绷终紵缟钣懈杏|地說道。
墻內墻外一片香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春風輕拂,陽光普照。
林占熺健步走下飛機。雖然原本就黝黑的皮膚更黑了,但臉上卻藏不住內心的激動與喜悅。
作為世界菌草新技術的發(fā)明人和傳播者,林占熺這次完成的行程不是巴布亞新幾內亞,也不是南非、盧旺達、萊索托,而是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的斐濟。他去履行國家交給的一項新的援外任務——在被譽為“純色天堂”的斐濟,創(chuàng)建一個象征中斐友誼的菌草生產基地。
這是福建菌草走向世界邁出的新的一步。人們不會忘記,40年來,為了讓菌草造福人類、惠澤人間,林占熺與他的團隊,冒著驕陽酷暑、風吹雨淋,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把這“致富之草”、“和平之草”,播撒向一個又一個受援國,為祖國、為福建贏得了榮譽與形象,為正崛起的中國贏得朋友與友誼。
在巴新,正當菌草技術順利開局時,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當?shù)爻霈F(xiàn)嚴重的糧食危機。巴新稻谷原先一直靠進口。近些年來,當?shù)卣埗鄠發(fā)達國家的專家前來考察試種稻谷,但都失敗了,最后他們遺憾地斷定:該地區(qū)不適合種植稻谷。林占熺目睹著災民的慘狀,心急如焚:“外國專家辦不到的,不等于中國專家也辦不到!彼麄冊跂|高地省迅速建起旱稻試驗示范生產基地。專家組從零開始,克服了沒有氣候資料、沒有設備等困難。經過精心培育試驗,他們最后選定林教授發(fā)明的栽種一次、收割多次的旱稻宿根栽培法,并于次年獲得成功,先后收割了13次,平均每次每公頃產量達4.16噸。這一成功,結束了東高地省無稻谷生產的歷史,在當?shù)匾鹫饎。旱稻宿根栽培法迅速在巴新傳播開來,種旱稻的農戶達到三千多戶,種植面積超過300公頃。
1999年元月13日,巴新東高地省菌草技術驗收大會在菌草示范基地隆重舉行,喜獲豐收的菌農情不自禁地捧著由野草變成的各類菌菇,又唱又跳,歡樂地呼喊著“中國,菌草!”“中國,菌草!”稱贊中國專家是他們“真正的朋友”,形容林占熺是巴新國鳥——象征幸福與吉祥的 “極樂鳥”。
菌草在邁向世界的道路上不僅僅意味著贊揚與感激,伴隨的還有危險與挑戰(zhàn)。
萊索托是當今世界最落后貧窮的國家之一。它是非洲的一個“高山之國”,僅有一百多萬人口,生態(tài)環(huán)境相當惡劣,被劃為“人類生態(tài)脆弱區(qū)”。多年來,國際組織相繼在這里實施了二十多項援助項目,但均無果而終。2007年9月,林占熺率專家組來到萊索托,卻發(fā)生了至今令林占熺心有余悸的一場生死浩劫。
這天下午四點多,林占熺帶著助手從基地出發(fā)趕往70公里外的一個示范點,對合作社的菇農進行技術指導。踏上返程的路時,已是黃昏時分,突然右側沖出一輛汽車,擋住林教授一行的去路。車上跳下三個持短槍的劫匪,他們氣勢洶洶將槍指著林教授等人的頭,把人劫持到幾十公里外的荒山野嶺!拔覀兪侵袊鴮<遥莵韼椭銈償[脫貧窮的!绷纸淌谀托南驅Ψ浇忉尩馈H齻劫匪翻遍了林教授等人身上的每個口袋,把相機、手機和錢包都搶走了。林教授身上恰好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劫匪十分懊喪,離開時把汽車也開走了。林教授一行人被留在荒山之上,他們在黑暗中沿途尋找,當?shù)毓賳T找到林教授一行時,已是晚上十點多鐘!拔耶敃r就想,要是就這樣死在異國他鄉(xiāng),自己的菌草事業(yè)該怎么辦啊?”林占熺苦笑著。
多年來,菌草技術通過技術培訓、援外項目、國際合作、文化交流等形式,傳播到世界上的79個國家,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南非、萊索托、盧旺達、斐濟等國家建立生產示范和技術培訓基地,為消除貧困、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農民的錢袋里”,這是林占熺教授一再強調的一句話。我們相信,這就是他40年矢志不渝、科技援外的強大動力,就是他不斷攀登菌草研發(fā)高峰、創(chuàng)造成功的不竭源泉,更是一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踐行理想信念的真實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