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 > 文章中心 > 創(chuàng)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學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專家信息:


      智林杰,男,1969年11月生,現(xiàn)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2007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

      教育及工作經(jīng)歷:

      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煤炭化學研究所獲化學工藝學博士學位。

      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

      2003年至2007年德國馬普協(xié)會高分子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工作。

      2005年開始任馬普高分子所課題組長(Project leader),領導一個課題組從事富碳化學與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7年9月加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被聘為研究員,科學院百人計劃人選,博士生導師。

      培養(yǎng)學生情況:

      已培養(yǎng)或正在培養(yǎng)博士碩士研究生8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能源和環(huán)境領域多功能納米材料的研究。

      1、利用平面共軛分子間的強相互作用,通過化學、材料及物理的深度交叉來構建新型多功能納米通道材料以及這些材料在電子、離子、空穴傳輸以及能量轉移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2、通過對前驅體結構和反應的設計來可控性制備具有全新結構和功能的非傳統(tǒng)納米炭質和炭-金屬雜化材料以及這些材料在清潔能源的生產(chǎn)、儲運和節(jié)約,在環(huán)境檢測和修復等方面的應用。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科技部863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方向性項目。

      1.多功能富碳納米材料;

      2.炭質窗口電極材料研究;

      3.微型太陽能電池探索;

      4.新型儲氫材料研究。

      發(fā)明專利:

      1 加壓熱處理制備瀝青浸漬劑的方法 劉朗;智林杰;宋進仁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2000-08-09

      2 一種高效瀝青浸漬劑及其制備方法 劉朗;智林杰;宋進仁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2000-10-25

      3 一種提高瀝青甲苯不溶吡啶可溶組份的方法 劉朗;智林杰;宋進仁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2001-02-28

      4 一種納米粘土填充的熱固性酚醛樹脂及其制備方法 趙彤;周綱;智林杰;陽明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2-07-31

      5 一種熱塑性酚醛樹脂/粘土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趙彤;周綱;智林杰;陽明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2-07-31

      6 一種Novolak酚醛樹脂及其制備方法 趙彤;劉金閣;智林杰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2-07-31

      7 一種聚合物/粘土納米復合材料,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趙彤;智林杰;王洪生;陽明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2-07-31

      8 一種酚醛樹脂/粘土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趙彤;王春陽;劉金閣;智林杰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2-10-16

      9 一種水溶性酚醛樹脂/納米粘土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劉金閣;韓冰;智林杰;趙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2-11-06

      10 酚醛樹脂/粘土納米復合材料的生產(chǎn)方法 智林杰;王洪聲;閻業(yè)海;趙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3-01-15

      11 一種酚醛樹脂/粘土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智林杰;閻業(yè)海;王洪聲;趙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3-01-22

      12 一種酚醛樹脂納米復合材料的制法及由其制備的產(chǎn)品 智林杰;趙彤;余云照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04-04-28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近年來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如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Nano Lett., Adv. Mater., Adv. Func. Mater., Small, 等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

      出版專著:

      《低粘度高殘?zhí)繛r青浸漬劑的組成與結構設計》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出版社 2000

      發(fā)表論文:

      英文:

      1. Yanyu Liang, Xinliang Feng, Linjie Zhi, Ute Kolb, Klaus Müllen, “A simple approach towards one-dimensional mesoporous carbon with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ive activity”, Chem. Comm. 2009, 809-811.

      2. Linjie Zhi, Klaus Müllen, “A Bottom-Up Approach from Molecular Nanographenes to Unconventional Carbon Materials”, J. Mater. Chem. 2008, 18, 1472-1484. (invited review)

      3. Linjie Zhi, Yongsheng Hu, Bassem El Hamaoui, Xuan Wang, Ingo Lieberwirth, Ute Kolb, Joachim Maier, Klaus Müllen, “Precursor-controlled Formation of Novel Carbon/Metal and Carbon/Metal Oxide Nanocomposites”, Adv. Mater. 2008, 20, 1727-1731.

      4. Xuan Wang, Linjie Zhi, Nok Tsao, Žejko Tomović, Jiaoli Li, Klaus Müllen, “Transparent Carbon Films as Electrodes in Organic Solar Cells”,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2990.

      5. Xuan Wang, Linjie Zhi, Klaus Müll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graphene electrod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Nano Lett. 2008, 8, 323.

      6. Linjie Zhi, Jianjun Wang, Guanglei Cui, Marcel Kastler, Bruno Schmaltz, Ute Kolb, Ulrich Jonas, Klaus Müllen, “From Well-defined Carbon-rich Precursors to Monodisperse Carbon Particles with Hierarchic Structures”,  Adv. Mater., 2007, 19, 1849.

      7. Guanglei Cui, Yongsheng Hu, Linjie Zhi, Dongqing Wu, Ingo Lieberwirth, Joachim Maier, Klaus Müllen, “A one-step approach Towards Carbon-encapsulated Hollow Ti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Lithium Batteries”, Small, 2007, 3, 2066.

      8. Dongqing Wu, Linjie Zhi, Graham J. Bodwell, Guanglei Cui, Nok Tsao, Klaus Müllen, “Self-assembly of Positively Charged Discotic PAHs: From Nanofibers to Nanotubes”,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5417.

      9. Guanglei Cui, Linjie Zhi, Arne Thomas, Ingo Lieberwirth, Ute Kolb, Klaus Müllen, “A Novel Approach Towards Carbon/Ru Electrodes with Meso-porosity for Supercapacitors”, ChemPhysChem., 2007, 8, 1013-1015.

      10. Guanglei Cui, Linjie Zhi, Arne Thomas, Ute Kolb, Ingo Lieberwirth, Klaus Müllen, “One-Dimensional Porous Carbon/Platinum Composites for Nanoscale Electrodes”,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3464-3467.

      11. Linjie Zhi, Jishan Wu, Jixue Li, Ute Kolb, and Klaus Müllen, “Carbonization of Disc-like Molecules in Porous Alumina Membranes: Toward Carbon Nanotubes with controlled Graphene Layer Orient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2120.

      12. Linjie Zhi, Jishan Wu, Jixue Li, Michael Stepputat, Ute Kolb, Klaus Müllen, “Diels-Alder Reactions of Tetraphenylcyclopentadienones in Nanochannels: Fabrication of Nanotubes from Hyperbranched Polyphenylenes” Adv. Mater., 2005, 17, 1492.

      13. Linjie Zhi, Tatiana Gorelik, Rainer Friedlein, Jishan Wu, Ute Kolb, William R. Salaneck, Klaus Müllen, “Solid-State Pyrolyses of Metal Phthalocyanines: A Simple Approach towards Nitrogen-Doped CNTs and Metal Core/Carbon Sheath Nanocables” Small, 2005, 1, 798.

      14. Linjie Zhi, Tatiana Gorelik, Jishan Wu, Ute Kolb, Klaus Müllen, “Nanotubes Fabricated from Ni-Naphthalocyanine by a Template Method”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2792.

      15. Linjie Zhi, Jishan Wu, Klaus Müllen, “Star-shaped Hexa-peri-hexabenzocoronene Heptamer: 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Org. Lett., 2005, 7, 5761.

      中文:

      1 快速熱解法制備炭包覆納米金屬磁性顆粒(英文) 馬辰; 羅彬; 宋懷河; 智林杰 新型炭材料 2010-06-15

      2 酞菁鐵固態(tài)熱裂解制備新型炭納米材料(英文) 智林杰; Ute Kolb; Klaus Mllen 新型炭材料 2006-06-30

      3 全pH范圍內超疏水大面積的微米螺旋炭絲(英文) 周新紅; 崔光磊; 智林杰; 張書圣 新型炭材料 2007-03-30

      4 納米結構的炭釕復合物——一種提高超級電容器性能的電極材料(英文) 崔光磊; 周新紅; 智林杰; Arne Thomas; Klaus Müllen 新型炭材料 2007-12-15

      5 香蘭素合成新工藝的改進 周寧章; 智林杰; 袁履冰 沈陽化工 1999-09-30

      6 工藝條件對均四甲苯改性瀝青性能和組成的影響 智林杰; 宋進仁; 凌立成; 劉朗 炭素技術 1999-12-20

      7 瀝青流動性與炭收率的關系初探 智林杰; 宋進仁; 凌立成; 劉朗 新型炭材料 1999-09-30

      8 均四甲苯改性瀝青組成與性能的關系 智林杰; 宋進仁; 凌立成; 劉朗 煤炭轉化 2000-02-25

      9 均四甲苯改性瀝青的化學結構特征 智林杰; 宋進仁; 凌立成; 劉朗 燃料化學學報 2000-08-15

      10 交聯(lián)萘瀝青的組成與結構特征 智林杰; 史景利; 宋進仁; 劉朗 燃料化學學報 2000-12-15

      11 TI-PS組份對瀝青性能的影響 智林杰; 宋進仁; 凌立成; 劉朗 炭素 2000-06-21

      12 高殘?zhí)柯式䴘n劑瀝青的組成設計 智林杰; 宋進仁; 劉朗 新型炭材料 2001-03-30

      13 共炭化劑對瀝青浸漬性能的影響 史景利; 劉朗; 智林杰; 張東卿; 宋進仁 新型炭材料 2001-06-30

      14 3,5-二溴-4-羥基苯甲醛的新合成法 智林杰; 袁履冰 化學世界 1995-04-25

      15 3,5-二氯-4-羥基苯甲醛的合成 智林杰; 任玉杰; 袁履冰 合成化學 1996-03-30

      16 審美意識與科學發(fā)現(xiàn) 周廣東; 智林杰; 袁履冰 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2-12-30

      17 對甲苯酚在精細化學品生產(chǎn)中的應用 袁履冰; 智林杰 遼寧化工 1993-10-28

      18 計算機輔助有機合成概述 智林杰; 袁履冰 遼寧化工 1993-12-27

      19 新型碳納米材料的化學途徑構建及其應用探索 智林杰 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 2010-06-20

      20 結構可控的非傳統(tǒng)富碳納米材料的化學法制備 羅彬; 智林杰 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納米化學分會場論文集 2008-07-01

      資料更新中……

      榮譽獎勵:


      資料更新中……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3.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
      中文字幕日本视频精品一区,99re66热这里精品7,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亚洲无码潮吹精品视频 亚太影院 柯西贝尔-游戏赚网 96热在这里只有免费精品